编辑整理丨新学说Blair
在新学说第四届VIS大会上,南通诺德安达双语学校中方校长、IB中学生物考官孙月梅发表了专题演讲《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设计》,分享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评估方式,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演讲。以下为精彩回顾:
南通诺德安达双语学校中方校长孙月梅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国际学校高中阶段可供选择的课程十分丰富,如IBDP课程、A-Level课程和IFY课程等。而学校最终的目标是学生们可以考取国外的优质大学,因此选用的课程、教育素质和语言对于小学和中学来说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所学校使用IB课程,实施IB的三个项目,那么课程具有连续性的优势,包括学科上的连续性、学习方法上的连续性和拓展活动上的连续性。按照这个项目的框架和要求以及严格的评估制度指导,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高中的课程。
如果在高中阶段使用IBDP课程,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使用IBPYP和IBMYP,学生该如何在高中全英语学习以及未来国外大学的环境下达到语言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和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课程?这是很多学校在小学和中学就要开始思考的问题。
在做课程之前,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下教育的变迁。现在已经是智能时代,动力系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现代人类利益共同体,人类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面对核战争、生态系统崩溃以及科技颠覆的社会,所以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首先要清楚如此庞大的信息、能力和知识,分辨出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因此,如果没有知识作为铺垫,能力只是空中楼阁,所以知识是培养能力的载体。
在共同面对社会时,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所以社会责任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老师来讲,现在则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习方式变化了,而学习环境是无边界的。所以我们了解了教育变迁的过程的同时也为我们设计学校的课程打下了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的设计思路
双语课程的设计思路包括书面课程、教学课程和评估课程三个方面。
首先,现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和中学均为分科教学,分科教学的优点在于每个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比较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解决一个真实性的问题需要综合利用知识,而且综合利用知识需要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应激性反应,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候,学生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去联想到应用什么知识。所以学校无需考虑分科课程,关键在于要考虑如何给学生设计一个整体化学习的课程。因此,小学的课程我推荐IBPYP的六大超学科题目,六大超学科实际上与中国传统上的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和儿童与自我三大主题具有相似性。
教授IBPYP的老师可能会发现,超学科里面的具体内容对老师的要求会非常高,导致很多内容会流于形式,虽然有广度,但是深度尚且不够。我在几个学校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老师的时间、经历和能力有时候会无法达到要求,而IPC课程(International Program Curriculum )在这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在教学之前,我们应首先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学完之后能从中获得什么;他们能用这一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学完以后他们能够做些什么......在这些问题都被充分考虑到之后,我们才能更明确该如何教学。
国际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情怀和国际视野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首先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原点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比如小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教师在讲学生们身边的生活和事物的同时还可以加入其他国家概况等知识。此外,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里也蕴含着国际视野,比如下图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我们可以看到2.6-2.9的内容都是除了解中华文化之外,还要求孩子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的地位。所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情怀、国际思维和国际形势要善于挖掘和以原点为扩展。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的实施过程
学生们从接受中文授课再到接受英文授课之间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相互重复的过程。那么这么样做到连续性呢?
如上图,双语教学的比例之间分割线是动态的,而这个动态的线在哪个位置都与哪些因素有关?比如学生的英语水平,如果中学的学生刚从公立学校来到双语学校,必定无法达到纯英语教学的水平。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的目标还是学生能够适应并应用全英文。因此,学校首要做的是解决相应的双语化授课内容解决。
就像我们今天讲的,义务教育的课程要参加国内的考试,但若想让孩子用英语来学习和做作业,其实有很多海量的教材可以用来学习,但是这些教材我们如何选?选什么?从哪里选?我建议,可以以中国课程为线去选择相匹配的英文材料。
在教学方法层面,以数学为例,在小学阶段,数学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从实践到理论,学生们先学会从具体的生活中认识数学原理,然后在利用这个原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化的数感,再将这种数感运用到现实中间,从中我们会发现外教非常适合教小学从实际中到数感,因为外教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有意思。在学生理解了数的形成过程后,接下来建议中教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因为中教老师具有优势,可以带孩子们来练习和巩固,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效果会更佳。
但是中学则恰恰相反,因为中学的数学、理科等原理,即使用中文讲学生们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如果外教来讲则困难会更容易增加。所以中学尤其是理科类课程,首先由中教来讲,其次由外教带着学生应用和拓展,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过程,循序渐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同样的,中外教授课的比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置。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的能力很重要,而IB 的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IBMYP非常详细地列出了5个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获取相应的资源来形成学习方法课程,从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到制定每个年级需要达到的标准,然后一步步检查与实施,最后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能力,升入高中后,孩子们可以应用这些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学习。
全球背景是一种联系实际的学习,特别是在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所需要的活动和社会实践。这种活动不仅仅是去打扫卫生、支教等含金量略低一点的活动,而是譬如STEAM和解决实际的问题等。所以要想让学生们获得国外大学的认可,时刻让孩子关注社会上的事件、关注身边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的评估方式
虽然我们都在诟病中国高考,但是我们无法改变高考,也没办法不参加国际考试就拿到国外的offer,那么如何来考试?我们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和国外的大学要求的考试有什么联系?总的来说:目标是总结性评估,重视形成性评估。
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里主要是定量评估,而上升到能力层面实际上运用的是定性评估,所以定性评估比定量评估更难。譬如一篇作文,老师给出“很棒”的评价,这种定量评估对学生来说其实意义不大,孩子们纵然会产生愉悦感,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棒在什么地方,以及他该如何改进自己不棒的地方。所以定量的评估非常重要,如果老师把优秀与不足之处写清楚,可以让学生有目标地去继续努力。
如果宏观的来看国家的公立学校,他们所实施的都是能力上的评估,譬如工程问题。但是这些评估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稍有脱离,如果我们把这些评估的内容载体改成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能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功感,可以收获更高效的成果。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资源的选择
第一,现在国外学科类的教材琳琅满目,需要老师们精心挑选和仔细比较,并且教材的选择要学科老师高度参与,因为只有教师被包含在整个学科过程中,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仅仅是几个课程开发者孤立的将课程开发出来。
第二,在教育资源中我建议多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现在对IB非常推崇,但是这些理念并不完全是IB发明出来的,而是汲取了世界各个国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如果一所学校的老师只教书,而不研究教育理念,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如果老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理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则会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老师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同样的,如果一个老师或教育家只是在讲理论,而他的理论没有对老师进行指导和实践证明,那么这个教育家也只是一个空想家。
所以我认为一线的老师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变成一个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也把自己的理论拿出来实施,让大家都成为教育家,实现双赢。
最后,推荐给老师一些看起来似乎与教育无关,实际上能给予教师们无限灵感和启发的书籍。比如《人类资源史》、《爆裂》、《人类简史》、《奇点来临》以及与管理相关的一些书,虽然看起来似乎与教育无关,但是里面蕴含的知识都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世界已经处在高速变化当中,作为老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并且随时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